![]() | ![]() |
![]() | ![]() |
11月26日至29日,我受醫院選派參加了“濱州醫學院第二期臨床骨干教師BOPPPS有效教學培訓工作坊”。來自濱州附院、煙臺附院及各非直屬附院的18名臨床教師參加培訓。
濱州醫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的王偉主任及其團隊共8人擔任本次培訓的主講專家。王偉主任首先根據目前教學發展狀況及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介紹了新時代高校教師發展與未來教師角色定位,讓我們認識到臨床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調整、充實與完善自己。張曉麗老師系統地介紹了有效教學結構——BOPPPS模塊,讓我們對BOPPPS有了初步認識。隨后三天的培訓中,閆鵬、石磊、楊堅、李華業、許勇、楊玥6位老師分別從學習目標、導入方法、提問技巧、參與式教學、總結討論等方面詳細講解了BOPPPS模塊,通過互動、提問、相互合作等方式,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BOPPPS有效教學模塊。
此次教學培訓工作坊由為期三天的密集型BOPPPS演練組成。我們18位臨床教師分為三組,每組由6位研習者與2位引導老師組成。每一位研習者每天需進行一次10分鐘的BOPPPS微型教學演練。每次演練結束同伴會對其演練的教學結構進行回饋,以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BOPPPS有效教學模塊。
BOPPPS有效教學模塊是組織與進行微型教學演練的一個模式。其基本原理包含六要素:
1、導言(B,Bridge-in):開啟學習周期,引起學生注意,增加學習動機,解釋課程的重要性。
2、目標與預期成果(O,Objective or Outcome):具體闡明這場教學的目標,包含學生在整場教學結束前,應該能在什么情況下,理解、思考、判斷或實作哪些內容,達到哪種程度。這些需要明確的界定清楚。
3、前測(P1,Pre-assessment):測試關于這次教學的主題,學生已經知道多少。
4、參與式學習活動(P2,Participator learning):整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學生要盡可能的參與其中。教學者可以利用一系列經過設計的小活動或學習項目,來幫助學生達到先前訂立的目標或預期成果。此活動也包含多媒體素材的運用。
5、后測(P3,Post-assessment):正式或非正式的來檢驗學生是否已經確實習得教學內容,充分達成設定的教學目標。
6、總結(S,Summery):在結束教學的最后階段,讓學生有機會簡短回顧教學內容,并加以整合。
通過三天的演練,我們每位研習者對于BOPPPS有效教學模塊由陌生到熟悉,由生硬的套用到比較熟練的運用,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家由衷地認為BOPPPS是一個“有效果” “有效率” “有效益”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教學方式,并紛紛向各位引導老師表示,要把本次培訓學到的全新教學方法——BOPPPS教學模塊應用到以后的臨床教學中去,不斷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和水平,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血液內科一病區 路叢